恩即果,有果必有恩,恩果越深,功德越大,
学养须融会贯通,文章品物任他空。
应缘自有神来笔,百万玄机入句中。
了解化州
化州位于广东省西南部,鉴江中下游,地理座标为东经110度21′~110度45′,北纬21度29′~22度13′,地处两广(广东、广西)三地市(湛江、茂名、玉林)的交汇中心,具有独特的地缘发展优势,处在粤西地区中心位置,扼粤西走廊的咽喉,是粤西对外经济的重道。黎湛铁路、207国道和广湛高速公路横贯化州,成为连结大西南、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海南省的主要通道和交通要塞,是各类物资的大型集散地。属我国沿海开放区范围,北与广西北流县交界,南与广东省吴川市接壤,东与高州市和茂名市茂南区相连,西与广西陆川县及广东省廉江市毗邻。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。南北距80公里,东西宽40公里。
化州古称石龙,历史悠久,文化灿烂。因其盛产橘红而闻名,故又称橘州,化州人杰地灵,山灵水秀,有多情的土地,全市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,总人口140多万,市内资源丰富,物产丰饶,丘陵较多,峰峦耸立,林木丰茂, 鉴江、罗江、陵江纵贯全境,三江在市区中心汇流入海,地形多样,山中有水,水畔有山,气候温和,阳光充足,雨量充沛,空气清新,冬暖夏凉,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自然景色多姿多彩,是粤西最出名的中等美丽河畔城市。
化州历史悠久,文化源远流长。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便有人类活动。秦时,化州属象郡,汉时属合浦郡。南北朝宋元嘉三年镇南将军檀道济于罗江口筑石城,从那时起化州建城,距今约有1500多年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始称化州,距今已1000多年。化州古称石龙、罗州,因特产驰名中外的橘红,又称橘州或橘乡。化州人杰地灵,千百年来营造了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、产生了一批批文化人和文化产品,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。
如巾帼英雄冼夫人就是罗州(化州)人媳妇 《随书·谯国夫人传》载:"自业(冯业)至孙融(冯融),世为罗州刺史。……融知高凉冼氏之女贤能为宝(冯宝)聘冼氏为妻……"
《资治通鉴》载:"宋朝(南北朝时期的宋国)命冯业世世作罗州(化州)刺史,至齐,冯代继为罗州刺史。至梁冯融续为罗州刺史。………高凉有大姓冼氏,世为俚族首领,部落十余万家。冼氏有女冼英,少有谋略,善于抚循部众,信义著于溪同,冯融闻其贤,于梁大同初为其子高凉大守冯宝聘以为妻……"。明代宰相杨一清:为化州唯一当到宰相的,明代是化州文化取得比较长足发展的时代,是我们化州人走向全国,走向世界的一个时代,杨一清是我们化州人走向全国的一个杰出代表。
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,特别是“经营城市”理念的提出,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方面有了更明确的思路。这个思路就是通过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,使文物既得到有效保护,又得到充分发掘、充分利用,展示文物的文化价值,通过发掘、展示其了文化价值得到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化州內北部,有粤西“三大名山—”“扶音地”,“茅山嶂”即(飞鹅岭),“六皇山”,其中,扶音地的铁屎嶂、斑瓜嶂是化州第一、第二高峰,铁屎嶂海拔达597米;在三大名山茫茫林海中,有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,有珍稀植物100多种,穿山甲、果子狸等珍稀哺乳类动物20多种,雁、鹤等鸟类动物40多种,山清水秀石奇,层峰叠翠,奇形怪状,无比壮观。
中轴线是化州城市的脊梁,是展示化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主位,也是化州历史文化遗存的精华, 据 《化州县志》载:"佛教传入化州时间需不祥也无考,查据光绪版《化州志》载,境内建成最早的佛教寺院是宋“南山寺”和“报恩光孝寺”,可见在一千多年前佛教已在本地传播。"又据1997年出版的《茂名市志》载:"盛唐时,化州已建有“南山寺”。"上述两志书对南山寺的建寺时间需有出入,但都明确指出化州早有佛教文化活动场所“南山寺”。据考,宋代化州南山寺的佛教文化活动鼎盛,不仅信徒香客多,连一些官员文人学士也常到访。著名的史学家、政治学家“范祖禹”就曾居住在南山寺。
化州现南山寺,化州孔庙、下部冼太庙、化州生态公园,和化州星河大酒店名标、已为化州増添了一份浓厚的气芬和新的色彩。
有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化州,人民完全会有智慧性的能力把化州各胜古城建设得更加美丽。打造宜居江城,确定为招商引资的重要主题,坚持 "四个第一"的发展理念,"发展第一、经济第一、工业第一、招商引资第一"致力推进“打造工业化州、打造宜居江城、打造文化橘州、打造和谐社会”的发展明确目标,是化州市委、市政府坚持两手抓,一手抓经济发展,一手抓城区建设,总目标和宗主、也是化州人民的愿望。
建设科学性与文明性,现代化的城市、只讲现在,不讲历史是不行的。在现代化开始阶段,人们对现代化认识是片面的,人们认为有了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的城市。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科学性的展开,人们对现代化的认识越来越深刻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们的思想、观念、文化、文明现代化,比物质现代化更重要。现代化思想、观念、文明文化从何处来?是从历史长河中汲取而来。一座盖满高楼大厦的城市,如果没有历史文化传承,就如同一个爆发户,只有华丽的外衣,腹内是空空的。文化遗产、文化古迹、寺庙、公园、圣地、生态的平衡、花木草平等等存在的重要性、也是引发成为旅游观光的主要资源,对引入开发是搭立平台的重要一环。
寺院是社会的公器,佛法是大众的财富,化州南山寺是以“觉悟人生,奉献人生”为宗旨,以“大众认同,大众参与,大众成就,大众分享”为指南,在党和政府的的各级领导下,坚持走佛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,将继续把化州南山寺建设成为一个既有道风、又有学风,既能安僧办道、又能对外弘法,既继承古传统,又适应时代的现代化讲文明、讲和谐的文化丛林。
衷心祝愿您们康泰、广度众生!祝愿与参展者各位身心安康、福慧增长、六时吉祥!
化州南山的一角
888